做科研的“伴侣”还是“过客”?——上海药物所团委举行“头脑风暴”

发表时间 2015-03-03 00:00:00.0 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
在上海药物所启动“药物创新研究院”建设的改革背景下,年青的科研人员是“做科研的‘伴侣’还是‘过客’?”2015年2月3日下午,上海药物所团委在怡生厅举行“头脑风暴”主题活动,与青年团员们共同探讨科研、事业和人生。
    活动邀请“优青”代表黄敏研究员担任主持,党委副书记、副所长厉骏,高召兵、张翱、谭敏佳研究员以及党群办主任岳岚担任“观察员”,来自15个团支部的15名青年团员作为“头脑风暴”发言人激辩“做科研的‘伴侣’还是‘过客’?”60余名青年团员齐聚一堂,共同感受本次“头脑风暴”。
    活动伊始,团委书记马琳介绍了活动主旨及话题立意。此次活动旨在通过“头脑风暴”形式探讨青年科研人员在药物创新研究院发展和“出新药”战略总目标的“大坐标”中的“小定位”,引导青年把个人的发展诉求与研究所的改革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,互相促进,共同发展。
    活动中,“发言人”生动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,坦诚地陈述自己选择的理由。视科研如“伴侣”的青年认为自己拥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勇于探索、坚韧执着的性格,走进药物所就是为了努力追求自己的科研梦;倾向于“过客”观点的青年则认为应该遵从自己的志趣所向从科研领域主动转型,或因为科研岗位饱和、缺乏空间等客观原因而选择“被动离开”;更多的青年选择了“边走边看”,以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思考个人发展和科研事业的契合度。
    现场妙语连珠,或诙谐幽默,或诗意率性。有长发青年诙谐地表示科研这个“伴侣”最大的好处便是即使不勤理发也不会被科研嫌弃;“感谢曾经有你,内心已经足矣”等感性的语句抒发了自己虽然即将离开实验室成为“过客”,但仍然感谢、珍惜科研生涯的依依惜别之情。
    “观察员”们有感于“发言人”生动而鲜明的观点分享,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科研的理解和职业选择的心得体会。谭敏佳研究员建议青年人“根据不同的性格特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”,张翱研究员坚持“无论何时,都应以‘伴侣’的态度,坚韧执着,不辜负当下”,岳岚老师表达了“过客不等于看客”的观点。“珍惜当下”是所有“观察员”对青年们共同的希望,建议青年们注重现阶段的能力培养、素质提升,在思考个人发展规划的同时,在研究所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,更好地为“出新药”贡献力量。
    厉骏副所长以“观点丰富,互动精彩”充分肯定本次头脑风暴,勉励大家在科研生涯中多探索、勤思考,瞄准“出新药”目标,找准定位,在探索中前进,在奉献中提升,在各自的岗位上成长成才。
    经观众现场投票,来自DDDC团支部的胡骏驰被评为“最受欢迎头脑风暴发言人”,来自植化团支部的周彬、药三团支部的丛启飞、药化团支部的刘刚和药化2014级团支部的钮俊兴获得了“优秀头脑风暴发言人”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