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榜样力量立青年志,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行五四主题活动
发表时间 2024-05-04 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会议表彰了中国科学院团委“两优两红”和上海分院团委“两优两红”先进个人和集体
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纪念“五四”运动105周年,也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,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提出“四个率先”目标要求的第11年。五四前夕,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办“牢记嘱托、立青年志,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暨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主题活动”,以榜样的力量激励科技青年奋发斗志。
== 老一辈科学家激励当代青年 ==
“你们现在的每一步行动都可能成为历史的回响。”面对台下的年轻面孔,白发苍苍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颜基义教授这样表示。
颜基义教授作《华罗庚,青年起飞、一生传奇》主题报告
他列举了三个历史镜头——梁启超所写的一幅字“欲上青天揽日月、坐令四海如虞唐”所展现的民族复兴精神;郭沫若告诉学生“没有疯狂过,就没有年轻过”激励学生为科学而狂喜,为攀登而狂奔的激情;以及华罗庚在病重后仍要坚持工作,因此而诞生的著名的华罗庚之忧:“我不能躺在病床上不工作,因为中国的‘通天塔’还没有建成啊!”
“这三个历史镜头链接成一条红线,在数学上讲就是一个矢量,为后来者带来了鲜明的人生指向。”颜基义表示,当代青年要看清楚百年大变局,需要回应三个关键问题:其一,科技的关注重心如何变化?其二,Ai给人类的带来什么样的冲击? 其三,如何把“志高点〞变成“至高点〞?“青年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和不足,抢占制高点,呼唤榜样的力量。”
作为华罗庚的学生,颜基义教授回顾了这位著名数学家、很多青年人心目中的榜样的一生。1931年21岁时来到清华大学,华罗庚从助理员做起,通过自学从助理员破格提升为助教,获得出国做访问学者的机会,到1938年28岁时回国出任西南联大正教授,7年的跨越,他的这段奋斗故事,很值得青年学人思考和学习借鉴。
“华罗庚先生面临的困难之大,简直难以想象。而他的动力来自于对数学的痴迷与热爱,加上为国家为民而学习的炽烈情怀。他曾对学生这样说:‘从你个人来说,读书是大事。就全国来说,民众奋起救亡,才是大事啊!’”颜基义感叹,华老从青年时期就具有家国大情怀,并延续一生。这一家国情怀以及他对思维方式的看重,对读书“厚薄转换”的看法,敢于创新的精神,自己作为曾经华罗庚先生的学生及学术秘书,受益一生,今天分享给在座的年青朋友,老少牵手,一同前行。
== 优秀青年分享科研故事 ==
如果说华老的故事值得仰望,那身边很多普通科研人员的分享,则更让人感到亲切。在“青春·赋能”作贡献的青咖沙龙环节,四位优秀青年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。
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文留青是上海分院“抢占科技制高点青年攀登计划”中的一员。在他看来,做科研最重要的关键词是“热爱”。“大家都会面临选择,要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,把热爱的事做到极致,这是成功的前提。”因为喜欢,他从生物专业转到了化学专业。读博时每周工作7天,他也不觉得辛苦。其他人正常需要6年才能拿到的学位,他用了4年半的时间就拿到了。
上海分院“抢占科技制高点青年攀登计划”成员之一文留青研究员作了《传承五四精神,勇攀科技高峰》主题报告
文留青还分享了上海药物研究所几位前辈的故事。杨玉社研究员为了开发新药的合成工艺, 赤膊上阵做实验,在没有空调的实验室里从早泡到晚,做了无数个实验,最终完成突破;耿美玉研究员22年执着于国际首个靶向脑-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九期一的研发,从青丝到华发,走的是一条孤独的科学之路。“最后这个药上报到国家药监局的时候,有多达近200箱53万页的材料。”文留青说,耿老师说要积极探索,哪怕是失败了也要去做,“我想这就是坚持的意义。”
在从国外回来的文留青看来,目前国内提供的科研条件不比国外差,“所以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做出更好的成果。”他表示,希望所有和他一样的青年科研工作者都能珍惜国家赋予的历史机遇,做一个勇于创新、追求新知、敢于担当的青年科技工作者。
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、团委书记郑理同样提到了前辈精神。“有很多的前辈科学家带着我们青年团队在做攻坚克难这件事,在面临一些基础科学问题的时候,我们的青年团队也在迎难而上,向上求索。”他表示,不断传承的科学家精神,和团员青年的锐意进取,最终促使大家能够扎根一线,以科学创新来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。
团员代表郑理研究员作《默默耕耘,静待花开》主题交流
== 为青年科研人才打造更好平台 ==
据介绍,为助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,加快青年科技人才成长,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不断为青年人“设岗位、压担子”,启动了“抢占科技制高点青年攀登计划”,未来人才支持计划,设立了“科技攻关新星”“中银—科苑优秀学子”奖等荣誉奖项,积极探索渠道、搭建平台,鼓励青年建新功。在当天的“青春·力量”展风采表彰环节,一批优秀个人与集体获得表彰。
作为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,团市委兼职副书记、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刘真表示,过去十年,我国加快科技创新,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,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。“科技创新成为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,只有抢占科技制高点,才能赢得战略主动。”
上海团市委兼职副书记、脑智卓越中心研究员刘真进行大会发言
要抢占科技制高点,他认为青年必须要起先锋作用,有担当精神,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,并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。“科技青年创新思维活跃、适应能力强、精力充沛、充满活力和热情,能为科技领域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。作为一名新时代科技青年,我们要时刻瞄准领域内的重大难题和关键问题,用自身的创造力和激情,推动领域不断向前发展,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重要力量。”
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、分党组成员高召兵则表示,上海分院分党组、沪区党委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,特别是青年科研骨干、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引领,青年人才和年轻干部的培养,出台了一批人才支持计划,打造了科苑梧桐大讲坛和青咖沙龙两个品牌,为青年科研骨干、优秀青年学子搭建了交流、展示的舞台平台。“希望大家牢记‘刀在石上磨,人在事上练’,珍惜学习以及干事创业的平台和机会。”他也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们能深耕爱国情怀,勇挑时代责任,始终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积极投身抢占科技制高点浪潮中,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再立新功。
来源:青年报·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/文、图